人格個性分析的歷史與發展
在古希臘,人們通常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是他們身體“健康”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同時認為,人體包含四種基本液體(稱為體液),與其相對應的要素就是所謂的火,氣,水和土,這在我看來與中國的五行理論有點類似,只是少了一個“金”,以氣代替了木。當某種體液成為占主導地位時,古希臘人就認為,這種液體就會影響人的情緒和普遍做法。
這四種要素所代表的體液分別是紅色的血液、黃色的膽汁、黏液、以及黑色的膽汁,每種體液分別對應了四種不同的行為方式。過多的血液將使人過度樂觀-多血質,過多的黃膽汁將使人過於暴躁-膽汁質,過多的黏液將使人過於冷淡-黏液質,而過多的黑膽汁將使人抑鬱-抑鬱質。
希波拉底第一次系統化地提出了體液的理論,一直到中世紀,體液理論仍然被普遍使用。.直到現在,我們才知道,這種體液的學說並沒有事實的依據,但是古希臘人體液學說卻很偶然地提供了我們認識人群的方法,因此,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以及抑鬱質的說法,仍然被沿用至今,而且依然十分有效。值得慶倖的是,現代的測評技術不會通過衡量體液的多少來進行人群的劃分,但必須承認的是,大多數性格或行為類型的測評方法,都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的體液學說。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性格學說可能是第一個比較成功的嘗試了,容格將人的性格特徵定義為四種類型的某一種,這四種類型分別是,實感、直覺、情感、思考。雖然容格的性格劃分在當今看來顯得比較粗一點,但這卻是現代心理學第一次系統性的理論嘗試,在此之後,基於容格的學說,MBTI的性格理論誕生了,MBTI已經成為現代進行性格研究最為普遍的工具。這裏所探討的,將是另外一個嘗試去認識人群、區分人群的嘗試。
20世紀2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莫爾頓馬斯頓創建了一個理論來解釋人的情緒反應,在此之前,這種工作主要局限在對於精神病患者或精神失常人群的研究,而馬斯頓博士則希望擴大這個研究範圍,以運用于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因此,馬斯頓博士將他的理論構建為一個體系,即―“The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正常人的情緒”,專門用於描述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常見的基本的情緒反映。為了檢驗他的理論,馬斯頓博士需要採用某種心理測評的方式來衡量人群的情緒反映-“人格特徵“,因此,他採用了四個他認為是非常典型的人格特質因數,即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響,Steady-穩健,以及Compliance-服從。一般人格分析,簡單的用四個英文單詞代表便是DISC。在1928年,馬斯頓博士正是在他的”正常人的情緒”一書中,提出了人格分析測評,以及理論說明。
類似於其他心理測試,比如IQ類測試,人格個性分析首先被運用於美國軍方進行軍人的刪選工作。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人格個性分析 被廣泛用於新兵招募工作,隨著其價值越來越受到軍方的重視,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人格個性分析也被推廣作為普遍的商業性招聘用途中。在人格個性 測評使用的早期,尤其是在電腦技術還沒有形成的時期,人格個性分析 的構圖與詮釋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尤其在基於常模構圖方面,更是複雜。在八十年代後期電腦技術發展時,人格個性分析也迎來它第二次的生命,尤其是在測評自動化以及版權保護方面。現在,基於“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的人格個性分析自動化測評系統已經被普遍利用在員工招聘、經理人發展、團隊構建等人力資源開拓方面。